close
QQ玩AR:設計團隊首曝 最大規模火炬傳遞策劃內幕
[摘要]這次QQ AR傳火炬,就像在一個未知星球放置瞭一個“火星車”,來探測新技術的應用潛力,並讓所有人都記住瞭騰訊曾在AR領域的嘗試。
本文由騰訊遊戲頻道特約作者fayeguo撰稿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7月28日,一幅享譽世界的名畫悄然登上《深圳晚報》封面,與以往不同,這一次,引爆大傢好奇心的,既不是蒙娜麗莎那抹神秘的微笑,也不是糾纏在作品背後的各種愛恨情仇,而是 QQ AR。不到一個月後,32張AR圖片中的第05號憑借1,211,425次掃描,創下“24小時內掃描最多的現實增強(AR)圖片 ”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。這場“史上最大規模火炬傳遞”活動是如何出爐的?將AR技術首次引入社交領域,團隊是怎樣頂著壓力、扛住風險往前跑的?
奧運年,QQ怎麼玩起來?
不妨先把時間拉到5個月前。
春節剛過,團隊一起開瞭一次策劃會 奧運年,用特有的方式和億萬網名參與奧運、祝福並支持中國代表團早已成為QQ的傳統,而8月的活動3月就啟動,也是Lillian和她的運營小夥伴們非常習慣的節奏瞭。因為毫無疑問,這又是一個創意、顛覆、實現、再顛覆的過程。
對於擁有6.67億月活用戶的手機QQ而言,一個活動出來,數據早已不是單純的追求,但怎麼讓大傢真正“玩”起來,形成話題性和參與感?這才是團隊真正糾結的地方,是仍然以內容為主,突出報道?還是和QQ運動結合,發起全民活動?又或者經典重現……
幾輪碰撞後,簡潔、有效的“火炬傳遞”成為最終確定的焦點,與奧運結合,話題性和參與感應該不成問題,但與08年PC QQ間傳遞截然不同,除瞭新意,大傢思考的還有能否讓現實參與到虛擬的交互中?大傢腦洞大開,是不是可以讓用戶在線下產生真實的互動,必須協同完成傳遞行為?
這著實是一個大膽的想法,而AR,正是在這個時候走進方案中的。
AR(Augmented Reality),增強現實,算不上新技術,可要把它引入社交活動,卻並沒有什麼案例可供借鑒。對於Jimmy所在的“攻城獅”團隊而言,以往主要負責基礎開發的他們,這次要面對圖像識別這些“新”東西,不能說不忐忑。而用研和設計團隊的Karl和設計師們需要考慮的,則是怎樣才能讓第一次走進QQ用戶視野的AR為大傢所理解並真正用起來。畢竟,二維碼的掃一掃都普及瞭兩年之久。
QQ AR,到底能不能?
方案初定,大傢首先面臨的,是“能不能”的問題。
做出來的圖像,能不能識別?
AR的識別原理,是用相機采集的圖像的特征值與預先訓練好的圖像特征值進行比較,因此,訓練識別圖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識別的速度和準確性。一般而言,特征點越多越分散,速度和準確性就越好。最初,因為識別圖太相似或有漸變,出現瞭好幾次返工。
為瞭提高識別圖質量,設計需要在過程中根據開發GG們總結的設計規范和打分系統對每一張圖進行自我診斷,並針對識別點做更好的調校。雅典、北京、首爾、悉尼、巴黎、日本、裡約,6個城市,每個都是不同樣式的設計,10種風格方向、近百張稿件便是這樣“應運而生”的。
而專項測試的同學則為AR專門搭建瞭環境,在不同距離、角度、燈光等之下對圖片進行測試,定義出識別的速度、極限距離、抖動等一系列的質量指標,確保識別圖指標合格。
機型五花八門,能不能玩?
玩AR,就像遊戲一樣,對手機硬件和性能要求是有門檻的,但是,全員參與的AR傳火炬卻不能有門檻。市場上的安卓機多達上萬種,怎麼讓盡可能多的機型都能玩起來?讓99%以上的QQ用戶都能體驗AR黑科技?
第一版Demo出來,500多款機型通過兼容性測試,發現的問題也逐一得到解決,但面對龐大的用戶群,團隊的信心仍談不上充足。3D火炬不能提前曝光,怎麼在保密的前提下讓更多人參與測試?聯想到眾測平臺,大傢說幹就幹,半天內,設計就提供瞭白色小熊模型,產品“掃人民幣吧,人人都有”的想法,也吸引瞭第一次眾測的500多個用戶,也正是這次測試,收集到瞭非常重要的首批性能數據。而用類似的方式,大傢後來又做瞭多次眾測,絕大部分問題被發現和解決。
概念太新,用戶能不能理解?
對於普通用戶,AR是陌生的,與以往如何讓用戶明白並順利拿到火炬、傳遞給下一個火炬手?就是這樣一個路徑,團隊做瞭近20次的可用性測試和流程打磨。
第一稿,主界面下設置瞭按鈕,點擊後就能跳出識別卡,然而不少人會在主界面時就讓其他人掃,存在一定迷惑性。那主界面和識別卡合一呢?火炬是動態,動畫容易中斷,企鵝抖動也厲害,更要命的是,按鈕沒有瞭,一些用戶更茫然瞭……引導用戶傳遞的話怎麼說更好?按鈕放還是不放、怎麼放?反反復復,推倒重來,隻為瞭每個環節通俗易懂……
細節,還是細節
考量瞭“能不能”的問題,細節打磨依然是永恒的主題。
明快的色調、熊熊燃燒的火炬、兩個運動的小人兒、充滿地域特色的標志性建築……這是這個8月,除瞭各種奧運賽事及魔性表情包以外,億萬網友再熟悉不過的畫面。但是,最初的設計卻與此相去甚遠。
深色科技感強,還能凸顯火炬,怎麼增加識別點?當“星座”的想法冒出來時,所有人一拍即合,為此,大傢還特意查閱瞭各種天文資料,瞭解8月時這些城市上空分別出現的星座。然而,當這一絕妙的想法落地到風格稿上,卻發現與奧運活躍、熱鬧的調性不一致,還天然阻隔瞭一部分親切感。
深色不適用,6個城市,6種色調,要避免淹沒橙色的火炬,還要在AR圖像識別點與設計追求的簡約美感中找到平衡點,怎麼破?掃描後,小企鵝躍然圖上時,什麼樣的角度才能讓人一眼看到標志性的面容,而不隻是黑黑的頭頂?除瞭畫面的切換,當不同城市解鎖時,怎麼才能給用戶帶來豁然開朗進而新鮮雀躍的感覺?BGM,漢城是選最傳統的《阿裡郎》,還是最IN的BigBang?巴黎,埃菲爾鐵塔下的浪漫情懷如何洋溢?又怎樣讓大眾一秒鐘感知到一個並不熟悉愛琴海海域風情……這些,都得在一遍遍的調試與測試中推敲出來。
第一版活動頁出來,Showcase反饋“有點卡”。原來,一張圖7M,一個城市3張,6個城市就是130多M,但如果圖片變小,就會影響顯示效果。怎麼辦?從代碼入手調整策略降瞭一半,但許多低端機仍然無法支持。嘗試將圖片降到8Bit呢?18M是不是所有機器就能顯示正常瞭?在分析瞭不同機型的情況後,團隊又增加瞭DPC策略,對性能較差的機器降檔decode。這些,都是為瞭體驗能再流暢一點。
而由於功能的特殊性,很多關鍵流程需要開發實現才能做CE,有一段時間,基本都是白天出方案,晚上CE,CE後又連夜討論方案,白天繼續設計開發……部門的小夥伴、萬利達大廈的保安、海岸城的路人、深大的學生們,都成瞭大傢CE的對象。正是這種反復多輪極快速的用戶CE 產品改良 設計優化 開發響應 用戶CE的迭代,才確保瞭整個AR傳火炬的體驗順暢。
為整個活動打響第一炮的“蒙娜麗莎”,自帶話題體質,能吸引體驗、擴散,又隨處可見、參與門檻低,誰能想到這也是前後十來天裡,提出一個推翻一個,最後反復碰撞的結果下出爐的?
從開始“沒什麼把握”,心裡打鼓“也許幾百萬人會玩吧”,到參與用戶數快速突破千萬;從“1個用戶能傳出1個火炬就不錯瞭”,到最後QQ火炬手超1億、覆蓋中國所有城市、143個國傢……這是奧運季,QQ AR留下的“世界記錄”;而花式玩火炬、開群求火種、某寶找攻略,以及硬著頭皮跟隔壁桌陌生人求傳遞,也成為瞭由蒙娜麗莎“加持”的特別記憶。
而正如一些外媒所評價的 這次QQ AR傳火炬,就像在一個未知星球放置瞭一個“火星車”,來探測新技術的應用潛力,並讓所有人都記住瞭騰訊曾在AR領域的嘗試。可不是嗎?大膽嘗試、小心求證、不斷顛覆、打磨,讓團隊在神秘的新領域創造可能性的同時,也推進瞭國內互聯網行業對AR技術的發展進程,為探索真正的AR及LBS社交積累數據和經驗。未來,毫無疑問,QQ將用AR技術帶來更多驚喜,為我們提供立體、生動和更形象化服務的想象空間。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[摘要]這次QQ AR傳火炬,就像在一個未知星球放置瞭一個“火星車”,來探測新技術的應用潛力,並讓所有人都記住瞭騰訊曾在AR領域的嘗試。
本文由騰訊遊戲頻道特約作者fayeguo撰稿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7月28日,一幅享譽世界的名畫悄然登上《深圳晚報》封面,與以往不同,這一次,引爆大傢好奇心的,既不是蒙娜麗莎那抹神秘的微笑,也不是糾纏在作品背後的各種愛恨情仇,而是 QQ AR。不到一個月後,32張AR圖片中的第05號憑借1,211,425次掃描,創下“24小時內掃描最多的現實增強(AR)圖片 ”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。這場“史上最大規模火炬傳遞”活動是如何出爐的?將AR技術首次引入社交領域,團隊是怎樣頂著壓力、扛住風險往前跑的?
奧運年,QQ怎麼玩起來?
不妨先把時間拉到5個月前。
春節剛過,團隊一起開瞭一次策劃會 奧運年,用特有的方式和億萬網名參與奧運、祝福並支持中國代表團早已成為QQ的傳統,而8月的活動3月就啟動,也是Lillian和她的運營小夥伴們非常習慣的節奏瞭。因為毫無疑問,這又是一個創意、顛覆、實現、再顛覆的過程。
對於擁有6.67億月活用戶的手機QQ而言,一個活動出來,數據早已不是單純的追求,但怎麼讓大傢真正“玩”起來,形成話題性和參與感?這才是團隊真正糾結的地方,是仍然以內容為主,突出報道?還是和QQ運動結合,發起全民活動?又或者經典重現……
幾輪碰撞後,簡潔、有效的“火炬傳遞”成為最終確定的焦點,與奧運結合,話題性和參與感應該不成問題,但與08年PC QQ間傳遞截然不同,除瞭新意,大傢思考的還有能否讓現實參與到虛擬的交互中?大傢腦洞大開,是不是可以讓用戶在線下產生真實的互動,必須協同完成傳遞行為?
這著實是一個大膽的想法,而AR,正是在這個時候走進方案中的。
AR(Augmented Reality),增強現實,算不上新技術,可要把它引入社交活動,卻並沒有什麼案例可供借鑒。對於Jimmy所在的“攻城獅”團隊而言,以往主要負責基礎開發的他們,這次要面對圖像識別這些“新”東西,不能說不忐忑。而用研和設計團隊的Karl和設計師們需要考慮的,則是怎樣才能讓第一次走進QQ用戶視野的AR為大傢所理解並真正用起來。畢竟,二維碼的掃一掃都普及瞭兩年之久。
QQ AR,到底能不能?
方案初定,大傢首先面臨的,是“能不能”的問題。
做出來的圖像,能不能識別?
AR的識別原理,是用相機采集的圖像的特征值與預先訓練好的圖像特征值進行比較,因此,訓練識別圖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識別的速度和準確性。一般而言,特征點越多越分散,速度和準確性就越好。最初,因為識別圖太相似或有漸變,出現瞭好幾次返工。
為瞭提高識別圖質量,設計需要在過程中根據開發GG們總結的設計規范和打分系統對每一張圖進行自我診斷,並針對識別點做更好的調校。雅典、北京、首爾、悉尼、巴黎、日本、裡約,6個城市,每個都是不同樣式的設計,10種風格方向、近百張稿件便是這樣“應運而生”的。
而專項測試的同學則為AR專門搭建瞭環境,在不同距離、角度、燈光等之下對圖片進行測試,定義出識別的速度、極限距離、抖動等一系列的質量指標,確保識別圖指標合格。
機型五花八門,能不能玩?
玩AR,就像遊戲一樣,對手機硬件和性能要求是有門檻的,但是,全員參與的AR傳火炬卻不能有門檻。市場上的安卓機多達上萬種,怎麼讓盡可能多的機型都能玩起來?讓99%以上的QQ用戶都能體驗AR黑科技?
第一版Demo出來,500多款機型通過兼容性測試,發現的問題也逐一得到解決,但面對龐大的用戶群,團隊的信心仍談不上充足。3D火炬不能提前曝光,怎麼在保密的前提下讓更多人參與測試?聯想到眾測平臺,大傢說幹就幹,半天內,設計就提供瞭白色小熊模型,產品“掃人民幣吧,人人都有”的想法,也吸引瞭第一次眾測的500多個用戶,也正是這次測試,收集到瞭非常重要的首批性能數據。而用類似的方式,大傢後來又做瞭多次眾測,絕大部分問題被發現和解決。
概念太新,用戶能不能理解?
對於普通用戶,AR是陌生的,與以往如何讓用戶明白並順利拿到火炬、傳遞給下一個火炬手?就是這樣一個路徑,團隊做瞭近20次的可用性測試和流程打磨。
第一稿,主界面下設置瞭按鈕,點擊後就能跳出識別卡,然而不少人會在主界面時就讓其他人掃,存在一定迷惑性。那主界面和識別卡合一呢?火炬是動態,動畫容易中斷,企鵝抖動也厲害,更要命的是,按鈕沒有瞭,一些用戶更茫然瞭……引導用戶傳遞的話怎麼說更好?按鈕放還是不放、怎麼放?反反復復,推倒重來,隻為瞭每個環節通俗易懂……
細節,還是細節
考量瞭“能不能”的問題,細節打磨依然是永恒的主題。
明快的色調、熊熊燃燒的火炬、兩個運動的小人兒、充滿地域特色的標志性建築……這是這個8月,除瞭各種奧運賽事及魔性表情包以外,億萬網友再熟悉不過的畫面。但是,最初的設計卻與此相去甚遠。
深色科技感強,還能凸顯火炬,怎麼增加識別點?當“星座”的想法冒出來時,所有人一拍即合,為此,大傢還特意查閱瞭各種天文資料,瞭解8月時這些城市上空分別出現的星座。然而,當這一絕妙的想法落地到風格稿上,卻發現與奧運活躍、熱鬧的調性不一致,還天然阻隔瞭一部分親切感。
深色不適用,6個城市,6種色調,要避免淹沒橙色的火炬,還要在AR圖像識別點與設計追求的簡約美感中找到平衡點,怎麼破?掃描後,小企鵝躍然圖上時,什麼樣的角度才能讓人一眼看到標志性的面容,而不隻是黑黑的頭頂?除瞭畫面的切換,當不同城市解鎖時,怎麼才能給用戶帶來豁然開朗進而新鮮雀躍的感覺?BGM,漢城是選最傳統的《阿裡郎》,還是最IN的BigBang?巴黎,埃菲爾鐵塔下的浪漫情懷如何洋溢?又怎樣讓大眾一秒鐘感知到一個並不熟悉愛琴海海域風情……這些,都得在一遍遍的調試與測試中推敲出來。
第一版活動頁出來,Showcase反饋“有點卡”。原來,一張圖7M,一個城市3張,6個城市就是130多M,但如果圖片變小,就會影響顯示效果。怎麼辦?從代碼入手調整策略降瞭一半,但許多低端機仍然無法支持。嘗試將圖片降到8Bit呢?18M是不是所有機器就能顯示正常瞭?在分析瞭不同機型的情況後,團隊又增加瞭DPC策略,對性能較差的機器降檔decode。這些,都是為瞭體驗能再流暢一點。
而由於功能的特殊性,很多關鍵流程需要開發實現才能做CE,有一段時間,基本都是白天出方案,晚上CE,CE後又連夜討論方案,白天繼續設計開發……部門的小夥伴、萬利達大廈的保安、海岸城的路人、深大的學生們,都成瞭大傢CE的對象。正是這種反復多輪極快速的用戶CE 產品改良 設計優化 開發響應 用戶CE的迭代,才確保瞭整個AR傳火炬的體驗順暢。
為整個活動打響第一炮的“蒙娜麗莎”,自帶話題體質,能吸引體驗、擴散,又隨處可見、參與門檻低,誰能想到這也是前後十來天裡,提出一個推翻一個,最後反復碰撞的結果下出爐的?
從開始“沒什麼把握”,心裡打鼓“也許幾百萬人會玩吧”,到參與用戶數快速突破千萬;從“1個用戶能傳出1個火炬就不錯瞭”,到最後QQ火炬手超1億、覆蓋中國所有城市、143個國傢……這是奧運季,QQ AR留下的“世界記錄”;而花式玩火炬、開群求火種、某寶找攻略,以及硬著頭皮跟隔壁桌陌生人求傳遞,也成為瞭由蒙娜麗莎“加持”的特別記憶。
而正如一些外媒所評價的 這次QQ AR傳火炬,就像在一個未知星球放置瞭一個“火星車”,來探測新技術的應用潛力,並讓所有人都記住瞭騰訊曾在AR領域的嘗試。可不是嗎?大膽嘗試、小心求證、不斷顛覆、打磨,讓團隊在神秘的新領域創造可能性的同時,也推進瞭國內互聯網行業對AR技術的發展進程,為探索真正的AR及LBS社交積累數據和經驗。未來,毫無疑問,QQ將用AR技術帶來更多驚喜,為我們提供立體、生動和更形象化服務的想象空間。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